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型 | 项目级别 | 项目所属专业类代码 | 项目成员 | 指导教师 | 所属学校 | 操作 |
---|---|---|---|---|---|---|---|---|
S202210357315 | 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汉语语气词调查分析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0501 |
姚靖卓、吴萍
|
刘宗保
|
安徽大学 | |
S202210357316 | 《吕氏春秋》寓言研究——兼与先秦诸子书寓言比较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0501 |
牛昊天
|
卢坡
|
安徽大学 | |
S202210357317 | 后疫情时代网络文学类型创作热点研究——以“无限流”和“末世”文为中心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0501 |
程松凡
|
马婧
|
安徽大学 | |
S202210357318 | 汉语涉名涉实歧义的特点及其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启示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0501 |
彭若瑜
|
彭家法、盛丹
|
安徽大学 | |
S202210357319 | 吃惊类谓词和疑问的组合限制及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启示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0501 |
汤锦怡、耿月媛
|
彭家法
|
安徽大学 | |
S202210357320 | 现代汉语音译词用字及其语素化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0501 |
王馨茹、庄伟豪
|
沙宗元
|
安徽大学 | |
S202210357321 | 基于天象模拟技术的历代月食诗词探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0501 |
黄慧翔、刘雨婷、殷彬彬
|
唐宸
|
安徽大学 | |
S202210357322 | 郎溪闽语的百年音系演变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0501 |
王莹莹、李梦玉
|
唐志强
|
安徽大学 | |
S202210357323 | 近十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成语运用的文化内涵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0501 |
周一帆
|
田立宝
|
安徽大学 | |
S202210357324 | 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开拓者”文学形象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0501 |
蒋宇豪
|
汪杨
|
安徽大学 | |
S202210357325 | 加缪作品中的“反抗”元素研究——以戏剧和散文集为主要视角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0501 |
江鹏
|
王苏平
|
安徽大学 | |
S202210357326 | 九华山风景区语言文字使用现状调查与提升对策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0501 |
卢国兴
|
王曦
|
安徽大学 | |
S202210357327 | 悬疑电影市场接受与期待视野下的叙述视角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0501 |
朱健雄、夏明月、闫浩
|
王泽庆
|
安徽大学 | |
S202210357328 | 梁晓声知青文学创作的转变——以《今夜有暴风雪》《年轮》《人世间》为例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0501 |
任科蓓、徐舒婷
|
韦丽华
|
安徽大学 | |
S202210357329 | 王蒙新世纪以来的小说创作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0501 |
陈欣娇、陈佳佳
|
韦丽华
|
安徽大学 | |
S202210357330 | 论苏轼“熙宁返朝”和“元佑召还”的思想差异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0501 |
赵黎明、余磊
|
吴从祥
|
安徽大学 | |
S202210357331 | 形声字声旁释义探究——以《说文通训定声》“不”“求”部字为例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0501 |
韩雪莹、尹艾
|
夏大兆
|
安徽大学 | |
S202210357332 |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国京剧的海外传播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0501 |
宫家、王菲
|
徐强
|
安徽大学 | |
S202210357333 | 宋代理学家论文书牍整理与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0501 |
李露露、孙维维
|
许和亚
|
安徽大学 | |
S202210357334 | 探究网文中“硬核”的魅力——以《盗墓笔记》为例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0501 |
王怡、夏鑫
|
周志雄
|
安徽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