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型 | 项目级别 | 项目所属专业类代码 | 项目成员 | 指导教师 | 所属学校 | 操作 |
---|---|---|---|---|---|---|---|---|
S202410610513 | 颈椎前路X形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固定术的疗效与内植物系统改进及应用基础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鲜斐而
|
黄康康
|
四川大学 | |
S202410610514 |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设备改进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白亚宁
|
王海洋、邹剑
|
四川大学 | |
S202410610515 | 基于尿液微生物组数据结合代谢组学信息构建肾草酸钙结石早期预警系统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陶铠
|
王坤杰
|
四川大学 | |
S202410610516 | STAT3/p-STAT3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评估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李吉利
|
李镭
|
四川大学 | |
S202410610517 | 基于人工通用智能视频技术的癫痫监测和预警系统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陈章怡
|
赖婉琳、邱甲军
|
四川大学 | |
S202410610518 | 基于临床与心电组学特征的基层AFCA术后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文中杰
|
李志超
|
四川大学 | |
S202410610519 | “红毛丹”仿生Cu2O-TCPP/BCP超声级联H2S清除的抗菌促成骨植入体材料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杨子嫣
|
唐新
|
四川大学 | |
S202410610520 | 共载吲哚菁绿和PD-1抑制多肽的纳米药物复合微针经皮给药治疗黑色素瘤的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1 |
徐润壕
|
郝颖、陈雨文
|
四川大学 | |
S202410610521 | 空间时序性声动能纳米异质结Cu2O-Sr/Cur修饰pekk支架治疗感染性骨缺损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谢其羽
|
唐新
|
四川大学 | |
S202410610522 | NUT基因易位在肺NUT癌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药物筛选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曾唐良义
|
纳飞飞
|
四川大学 | |
S202410610523 | 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蛋白组学对小细胞肺癌全新药物靶点和生物标志物的鉴定及验证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杨雨琦
|
吴奕君、康凯
|
四川大学 | |
S202410610524 | 超声协同载Fe@Zr-MOF仿生仿酶纳米制剂清除ROS治疗炎性关节病的实验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郑萌贤
|
王丽芸
|
四川大学 | |
S202410610525 | 针对医学生的《心理急救培训课程》的研发与应用评价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11 |
曾钰骄
|
田亚丽
|
四川大学 | |
S202410610526 | 基于单细胞测序的皮肤肥厚性瘢痕机制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1 |
刘天佑
|
解慧琪
|
四川大学 | |
S202410610527 | 基于双稳定剂协同作用的手持荧光仪尿液LAM分析策略及其在结核病辅助诊断的应用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10 |
刘依浩
|
应斌武
|
四川大学 | |
S202410610528 | 基于磁共振影像特征的人格特质评估系统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钟诗童
|
黎磊
|
四川大学 | |
S202410610529 | 基于循环cfDNA甲基化生物标志物、影像学特征及临床信息的多组学联合肺结节诊断与分类模型构建研究与探索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冯家鸣
|
王成弟
|
四川大学 | |
S202410610530 | 基于增强超声构建人工智能模型辅助预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刘懿炜
|
凌文武
|
四川大学 | |
S202410610531 | 基于低剂量放疗的新型免疫治疗模式对肺癌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金峻霄
|
薛建新
|
四川大学 | |
S202410610532 | 一种基于多维流式荧光分析技术的自身免疫性脑炎抗体检测方法建立及临床应用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10 |
王祉茵
|
王旻晋
|
四川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