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型 | 项目级别 | 项目所属专业类代码 | 项目成员 | 指导教师 | 所属学校 | 操作 |
---|---|---|---|---|---|---|---|---|
S202410632139 | 代谢分型揭示紫杉醇耐药三阴性乳腺癌细胞代谢特征及耐药靶点筛选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1 |
陈天顺、晏旭艳、阳瀚宇、杨柳、杨明月
|
曾凡才
|
西南医科大学 | |
S202410632140 | 肠道菌群色氨酸-吲哚代谢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抵抗小鼠雌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1 |
刘松玮、孔芳、王小朵、周昱宏
|
古从伟
|
西南医科大学 | |
S202410632141 | Semaglutide通过GLP-1R/PI3K/Akt通路抑制自噬减轻糖尿病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机制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1 |
熊香怡、冯思瑶、赵柳、刘启明、赵海涛
|
欧贤红
|
西南医科大学 | |
S202410632142 | 基于综合生物信息学挖掘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治疗心肌梗死的机制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1 |
蒋金辉、张清禹、任艳梅、李政洲、杜佳垲
|
陈辉
|
西南医科大学 | |
S202410632143 | miR-219a-2-3p促进肺腺癌进展的分子机制及其作为诊断标志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1 |
罗森、唐蕊龄、胡喻乔、陈言懿、罗涵
|
艾灵
|
西南医科大学 | |
S202410632144 | 基于ATF4通路探究内质网应激在机械通气引起的膈肌损伤中相关机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1 |
朱海宇、赵果然、张馨月、唐瑜晨、贯星洋
|
李洁
|
西南医科大学 | |
S202410632145 | 红细胞细胞外囊泡通过NF-κB信号通路影响肺癌生长与转移的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1 |
罗景艳、宫乙鑫、李世阳、潘霖
|
王静
|
西南医科大学 | |
S202410632146 | 二甲双胍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改善小鼠骨关节炎伴随的抑郁样行为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1 |
何安琪、石攀、刘爱、李学艺、熊鑫羽
|
易茜
|
西南医科大学 | |
S202410632148 | 基于转录组的可溶性介质分析: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预后模型、免疫机制及治疗靶点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张蓝月、黄珊珊、熊先梨
|
林盛
|
西南医科大学 | |
S202410632150 | 通过T细胞耗竭整合单细胞RNA-seq来预测HCC预后因子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裴怡、杨金燕、何启慧、熊楠、张心怡
|
罗德
|
西南医科大学 | |
S202410632151 | 基于空转结合ML探索头颈癌的多组学综合分析:挖掘潜在标志物与治疗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李垚涵、徐想、牟茱楹、胡晴文、唐静怡
|
陈屹
|
西南医科大学 | |
S202410632152 | “隐形呼吸杀手”——哮喘对儿童生活质量影响的探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章晴、刘小莲、唐文彬
|
于红
|
西南医科大学 | |
S202410632153 | 新型多功能金纳米棒介导黑色素瘤光热/光动力同步联合治疗的构建和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梁英豪、张范婷、陈静、赵广生、邱作宇
|
刘宗俊麟
|
西南医科大学 | |
S202410632154 | 基于机器学习的脊髓型颈椎病手术疗效预测模型的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李京燕、周滟、代润杰
|
袁浩
|
西南医科大学 | |
S202410632155 | 一种腰椎椎间孔穿刺导向定位器的研发与临床有效性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贾李骏鹏、张龙珑、丁志朴、杨依凡
|
李敬池
|
西南医科大学 | |
S202410632156 | BDA-PCR耦合HRM在NSCLC ctDNA耐药突变液态活检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郭雨杉、李莹、罗逸菲、聂晶、辛雨
|
姚娟
|
西南医科大学 | |
S202410632157 | 高粱醇溶蛋白基输送载体构建、表征及经皮局部应用的输送性质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周庆、牟俊蓉、陈雨涵、陈子桐、熊思宇
|
曾静媛
|
西南医科大学 | |
S202410632158 | 揭示乙型肝炎相关肝硬化的免疫微环境和分子亚型,开发诊断性差异模型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陆嘉安、何茹、熊先梨、冯光灿、陈语嫣
|
赵正飞
|
西南医科大学 | |
S202410632159 | 新型仿生自组装纳米微泡介导黑色素瘤光动力免疫增敏治疗的构建与研究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孙诗涵、杨媛媛、姚陆霞
|
刘宗俊麟
|
西南医科大学 | |
S202410632160 | 基于高阶思维培养路径下“互联网+” 急救科普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 创新训练项目 | 省级 | 1002 |
唐丽、孙丽荧、罗文静、赖婉妮、苏洪于
|
郑彪
|
西南医科大学 |